地埋式医院废水处理系统排放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实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16)中的规定。其中主要按照其医院的性质,所在区域接纳水体,医院规模,排放方式来要求排放标准。下面介绍几种常规的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及方法:
1、县级和县级以上或者是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直排或间接排入河流大地等地表水体和海域的实行排放标准。排入终端建有正常运行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污水执行预处理标准。(由于污染源越来越多,下游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上限,很多地区已要求达到排放标准)。
含传染病和结核病的医疗机构先将传染病房污水与非传染病房污水分开,污水和粪便经过消毒以后在与其他污水一起处理。
20-1000张床位的医院适合使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处理工艺主要有:A/O法、A2/O法、SBR法、CASS法、MBR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等。如A/O法的处理流程为:厌氧+好氧+沉淀+消毒,其特点是污泥产生量小,不需要另建调节池,节省土建费用。运行费用低,系统抗冲击能力强,出水稳定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为许多中小型医院的化粪池并不标准,很小或只有一个。医院污水中含有卫生间废水,其中的粪便进入化粪池遇水就会分解发散,如直接抽吸到一体化设备中处理会影响出水水质。调节池有很好的稳定水位均衡水质的功能,不要为了节省一小部分投资而降低了设备使用性能。
2、县级以下或20张床位以下的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预处理的方法有: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如臭氧消毒的特点是:设备体积小,价格低廉、不需要土建、消毒能力强,杀毒率达99%-99.9%。不用添加药剂,只需220v电源,全自动运行、运行费用低等。
3、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医疗机构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海域,应进行脱氯处理,使总余氯小于0.5mg/L。
4、禁止向GB3097一、二类海域,GB3838一类、二类水域和三类水域的饮用水保护区和游泳去排放医疗机构污水。
某中心医院现有床位100张,有诊疗室、化验室、洗衣房、病房、X光照相洗印、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排水、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宿舍排水等。
医院每天污水量50t。按照提高20%的要求,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60t/d。
设计水量为60t/d,每小时2.5m3,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16)中排放标准。
序号 | 项目 | 进水水质 | 出水水质 |
1 | CODCr | 160-350 mg/L | 60mg/L |
2 | BOD5 | 160-280 mg/L | 20mg/L |
3 | SS | 150-180 mg/L | 20mg/L |
4 | 氨氮 | 50 mg/L | 15mg/L |
5 | PH | 6-9 | 6-9 |
各单元设施处理效果分析表
序号 | 处理设施 | CODcr | BOD5 | NH3-N | SS | 油脂 | 备注 |
0 | 原水(mg/L) | 400 | 200 | 50 | 300 | 30 | |
1 | 格栅 | / | / | / | 200 | / | |
2 | 调节池 | 360 | 160 | 35 | 150 | 25 | |
3 | *处理池 | 200 | 100 | 20 | 100 | / | |
4 | O级处理池 | 60 | 20 | 10 | 70 | 10 | |
5 | 沉淀 | ≤60 | ≤10 | ≤10 | ≤70 | ≤5 | |
6 | 消毒排放池 | ≤60 | ≤20 | ≤15 | ≤20 | ≤5 | 出水 |
总去除率% | 85% | 90% | 80% | 90% | 88% |
工艺流程:
采用A/O工艺(厌氧+好氧+沉淀+消毒)
有效容积:25m3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化粪池去除粪便,经过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液位控制器,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O级生物池分为两级,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斜板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流入清水池消毒排放。
地埋式医院废水处理系统排放
电话